2023年5月13日,在四川大学商学院205报告厅举行了一场由四川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吴鹏教授主持的MBA/EMBA联合大讲堂。本次讲堂的主题是《医疗健康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俞樵教授主讲。俞教授同时也是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曾在加里伯利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复旦大学任教。
狭义的健康行业定义为医疗卫生服务业,而广义的健康行业定义为健康产业,范围扩展至健康事务服务管理,健康保障(基本医保与商业保险),以及如药品、器械在内的实物生产产业。俞教授通过医疗行业的支付与供给的分析,结合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医疗费用,医保体系的对比,提出了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在支付体系建设上的发展方向。
很多人会认为健康产业的需求端就是人,而俞樵教授提出,需求端应该是有支付能力的付款方,其中包括个人,但面临更大数额的健康医疗费用时,应当是由机构来支付,比如医保,商业保险,政府救助机构,慈善机构等。而供给端则是提供各类医疗服务的机构。
WHO曾于《201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提出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不低于5%,个人卫生现金支出占全国卫生总支出的比重为15%~20%。 2020年美国卫生医疗费用占GDP比重约为18.8%,英国为12%,日本为11%,中国为7.1%,也是首次突破7%。以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5%为目标,我国在2020年占比为3.97%,仍有不小差距。
各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各有特色,俞教授介绍了美国的多元化医疗保障体系,政府仅主导40%覆盖率,负责穷人、老人,而大部分的医保覆盖率则借由充分推动完全市场化的商业保险而来,以减轻国家的负担。新加坡则是为不同收入人群提供差异化的参保方案。
只有完善医疗费用的保障体系,才能使健康行业的供给端,有施展能力的前提。而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才能真正提升医疗保障支付端的效率和公平。
2021年,我国已经正式迈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平均寿命越来越长,出生人口却在减少,最终带来的社会现象就是老年人越来越多。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不能攻克的疾病也越来越少,因此,医疗健康行业会产生一个核心的分支,那就是慢病管理与长期护理。我国卫生部定义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NOD)主要包括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一系列不能传染且长期不能自愈的疾病。而长期护理服务,参照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的分类包括成人日间服务中心,家庭保健临终关怀,疗养院及社区护理。
俞教授指出,只要人类的科学继续发展,就有能力保持普遍的长寿。未来在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25%~30%将会是常态。除了政府应当在慢病管理和长期护理这两方面做出一些关键性的举措外,个人也应当遵循全生命周期理论来计划生活消费开支,以达成最佳配置。
最后,俞教授专门以成都的惠蓉保为例,结合全国惠民保险的推动,分析了政府在推动医疗保障补充体系上的探索。近几年,以一线城市为首,由医保局和保险公司合作,结合财政补贴,推出的各地各有特色的惠民保险。引起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惠民保险,投保条件宽泛,照顾了既往症人群和老年人,然而在运营过程当中,由于缺乏保险精算的参与,产品可能面临亏损,保障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还有待探究。但是,惠民保,无疑是一次政府推动基本医疗补充保险的关键行动,至少在唤醒老百姓对医疗保障的关注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甚至在惠民保开放投保期间造成了全民谈医保的社会现象。然而,普惠型的医疗补充,更多地是为了照顾低收入,既往症,老人等弱势群体。如何引导社会群体分级选择不同的商业医保,还要需要大力发展中国大幅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商业保险事业。
结合社会人口结构发展趋势,医疗健康行业未来也应服务于变化后社会,无论是政府基于产业布局和推动,还是个人基于支付能力的构建,都更应服务于老龄化社会下的健康管理重点。
撰稿:四川大学商学院EMBA2022级学员 林文婕
审稿:四川大学商学院EMBA2022级学习委员 付文秀
(微信扫一扫,在线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