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 师者云丨杨骞:中国经济以内循环为主的发展趋势
    • 2020年09月22日(周二)
    • 近年来,随着经济周期下行和利益格局调整,世界形势相继发生了诸多不确定性变化。特别是全球性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矛盾交织,多种因素错综复杂,经济全球化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国际化战略面临重大挑战。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能否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全球化重构是否完全去中国化?最终消费能否成为中国经济内循环的有效动力?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高度关注和学界纷议的热点之一。本文试从经验和逻辑的角度,基于相关数据和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扼要分析,从宏观层面揭示中国经济内循环发展的主要趋势。

      01

       

       

      化危为机的关键取决于决策层的政治智慧。
      在面对国际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巨大压力的背景下,2020年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会议强调:“要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克服疫情影响,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要着眼长远,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实施步伐。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本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是对中国近中期经济形势的政治判断和经济工作的战略部署,其中关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决策层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和从容应对的战略定力,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02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影响深刻。其一,总体战略以国内循环为主。2020年伊始,在全球经济周期下行和疫情防控冲击下,加之非经济因素影响,二战以来逐步形成的国际经济秩序包括产业链、供应链和科技链等全球化格局正在发生重大改变。虽然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奉行市场经济,要素和产品自由、充分流动是市场规律的必然要求,分工合作是需求和质量、成本和效率的必然选择,但是疫情触发的经济全球化结构性矛盾快速加剧,或导致秩序性、区域性和产地性等发生选择性重构。中国经济整体科技和价值含量不高,传统外向型模式受限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影响随之加大。坚持国内循环为主,不断优化结构,持续转型升级,更强更优才能致胜未来。其二,经济增长以投资消费为主。长期以来,进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在进出口乏力的情况下,投资和消费必然而且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因此扩大投资和提升消费是国内经济循环的坚实基础和根本保障。其三,投资领域以“两新一重”为主。在优化现有产业和需求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产业的同时,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重大产业的工程项目实施,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集中优势资源和要素,练好内功,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03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意义重大。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支持外企,鼓励外贸,取得了巨大成效,已经形成了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经济发展实现了两个历史性的跨越:一是工业化,中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大最完善的加工制造产能及综合配套体系。工业化的主要特点是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度高,精细分工,密切协作,规模生产,发展速度快,带动能力强,全球发达国家都是通过工业化过程完成了科技和财富积累,实现了国家强大,中国也不例外。二是国际化,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一般货物进出口贸易国,GDP的50%以上源于国际合作。国际化的主要特点是产品和科技,资源和要素在国际市场按价值规律流动,对中国要素配置、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发挥了毋庸置疑的积极作用。工业化和国际化,对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国家变成综合国力世界排名第二的强大国家,是无法替代决定因素。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制度,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无论世界经济格局怎样变,和平及发展的主题不会变,合作及分享的趋势不会变。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需要中国,国际国内双循环将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04

       

       

      国内经济循环的核心是最终消费。最终消费通常指民居消费和公共消费。居民消费主要包括居民对社会产品和服务的全部支出。目前全球对居民消费水平衡量主要采用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居民消费水平越高。按照联合国的标准,2017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为29.3%,属富足区间,美国的恩格尔系数为8.7%,为极富区间。居民消费理论表明,社会保障水平越高,收入分配差距越小,居民储蓄率越低,居民消费意愿越强。美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如教育、医疗、救济等高于中国,2017年美国的基尼系数为0.4820,居民储蓄率19.2%,中国的基尼系数0.4670,居民储蓄率48.4%。按照联合国标准,中美都是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国家,但是美国居民消费能力很强,中国居民消费能力相对较弱,最根本的原因是中美之间的人口数量和经济实力差距。公共消费也称政府消费,主要包括国家行政管理、国防、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环保、公用事业和生活服务等方面的物质消耗。一般而言,公共消费是根据国家总体战略、综合财力和人口规模按预算由政府财政支出,发达国家的公共消费通常为最终消费的35%一50%之间,中国2017年的公共消费为最终消费的27.02%。一个国家的最终消费能力,可以用最终消费与GDP之比来衡量,目前发达国家最终消费占GDP比重约80%,因此发达国家几乎都是消费型国家。中国2017年最终消费占GDP比重约56%,中国目前属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过程中国家。

       

      05

       

       

      最终消费的重点是居民消费。中国经济总量大,2019年中国GDP约14.36万亿美元,列全球第二,与美国GDP21.43万亿美元相差约7.07万亿美元,与欧盟(27个国家)GDP约15.58万亿美元相差约1.22亿美元;中国居民人口多,达14亿人,列全球第一,比全球发达国家(32个国家)总人口多3亿人;中国经济增速快,根据世界银行预测,未来5年,全球发达国家经济年均增长或3%左右,中国经济年均增长或5%左右;中国消费意愿强,2010年一2019年中国居民消费变动趋势表如下:

      (单位亿元)

      上表数据仅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角度可以发现:2010年至2019年10年间,尽管有经济周期下行影响,中国GDP年均递增率7.56%,居民消费仍然保持年均递增率12.26%,居民消费年均递增高于GDP年均递增,为1.62倍;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趋势相似,具有同向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年均41.68%,对GDP贡献至关重要。据此说明,中国居民消费刚性强,空间广,潜力大。

       

      06

       

       

      居民消费的前提是居民消费能力。2019年,中国居民年末存款余额82.14万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43.02万亿元,居民消费支出(仅含汽车和住房使用消费)30.18万亿元,分别占GDP比重82.90%、43.41%和30.46%,居民人均存款5.87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人民币。中国2010年一2019年中国居民消费力变动趋势表如下:

      上表数据显示:居民储蓄不断增长,存款余额很高,占GDP比重很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都持续增长,占GDP相对较低,居民可支配收入一部分转化为居民储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分别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35.91%和43.41%,显然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高于农村居民。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中国2018年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成为发达国家为期不远,努力建设消费型国家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一。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中国升级公共消费和居民消费的水平,扩大最终消费的潜力,是最终消费成为经济增长强劲动力的必然趋势。

       

      07

       

       

      中国经济以内循环为主的发展趋势归纳如下:

      1、经济全球化大变局给中国经济带来重大不确定性挑战,主要包括战略物资进口,一般贸易出口,高新技术合作,国际间投融资,外向型产能、产品和岗位过剩等。中国已经是综合国力全球排名第二的强大国家,也是对世界发展贡献和积极影响巨大的责任国家,“完全去中国化”仅是美国一些政客扼制中国发展的政治图谋和徒劳臆想,不可能实现,因为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长期以来在市场化和全球化过程中获得的经济及战略利益很多,而且未来还想更多,因此市场化规律,全球化趋势是不会变。如果“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注】纵观历史,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都要经历艰难曲折。中国是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家,国家制度、意识形态、历史文化等与西方国家差异明显,在坚持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应坚持尽可能兼收并蓄,求同存异,防止或减少国际合作的前瞻性、敏感性、关键性项目,包括贸易、投资、科技、金融、人文交流等项目受到“非常限制”,甚至“被动脱勾”的可能性。
       
      2、“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不是被迫之举,权宜之计,而是深谋远虑,大势之策。一方面,中国经济整体发展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亟需调整,科技创新时不我待,全面小康决胜攻坚。以国内循环为主,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优化全国战略布局,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严控金融系统和债务结构和风险,加快重大区域发展,做强做优经济区、城市群、都市圈、产业链,强基础、补短扳、提质效、促发展,尽快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逐步优化国际化战略,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坚持信用和责任,效率和公平,包容和友善,坦诚交流,友好合作,用更优性能的产品、更高品质的服务、更新技术的应用,更好协同的模式,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赢得世界的信赖和尊重,为中国成为发达国家创造更加有利国际条件和环境。
       
      3、中国经济体量大,居民人口多,需求刚性强,应用技术成熟,资源要素相对丰富,为国内循环为主提供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411649万亿元,相当于美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5.67%,消费支出对GDP贡献增长贡献率巳达57.8%%。2019年中国居民储蓄占GDP比重82.90%,消费支出占GDP比重41.68%,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70.14%,说明中国居民消费容量、潜力和空间巨大,但是中国居民普遍存在消费顾虑和误区,这种情形与收入分配差距,社会保障程度,消费产品结构,消费文化和消费理念等有关。因此扩大和升级最终消费,一方面合理缩少居民分配差距,持续提高居民收入,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引导适当降低居民储蓄,加强优化消费产品结构,使居民想消费,能消费。另一面科学提高公共消费,特别是适当加大教育、医疗、科研、养老等领域财政支出,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品质消费是美好生活的展现。中国巨大和强劲的最终消费,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注】:洁篪《尊重历史 面向未来 坚定不移维护和稳定中美关系》

      (本文数据均来自官方公开信息,由刘静波综合整理,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微信扫一扫,在线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