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 师者云∣张银杰:宏观经济分析与中国经济新趋势
    • 2015年11月09日(周一)

    • 理论自有它的边界,读懂一个理论的标志,就是发现了它的边界。没有前提,不要争论;没有依据,不要推理;没有数据,不要预测;没有权衡,不要决策。

      10月28日-11月1日,在四川大学商学院EMB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堂上,张银杰教授为EMBA秉承严谨的经济学学者态度,用四天时间向同学们教授了大量经济学方法论,并结合时事政治经济形势,深度分析了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任何一个经济体或任何一个企业都在一定的经济周期中运行



      周期是一个事物运转的内在规律,任何一个经济,任何一个企业,都是活在于各种周期中,影响最大的是三个周期:宏观经济波动周期、行业发展周期和企业生命周期。宏观经济一般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企业应顺大势、顺周期而为;而政府应控制经济均衡、逆周期而为。


      张银杰教授指出,政府干预可以制造暂时的繁荣,但最终会被市场修正。干预得越重越久,最后修复得越大越多。而一个企业,70%的利润都是在大波段获取的。如在环境不好的时机投资,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大赢,而在好的时段投资,及时差一点也可能会赢。同样,企业扩张状态和宏观波动状态要吻合,不能在宏观紧缩的时候进行规模扩张,在货币收缩的时候。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区别并不由是否看得见摸得着评判,如大家往往把房地产市场理解为实体经济范畴,其实不然。

      张银杰教授认为,实体经济的特性适用于负反馈机制,需求与价格反方向变化;而虚拟经济的特性适用于正反馈机制,需求与价格正方向反馈变化。房地产属于虚拟经济,而支柱产业的几大标准之一是必须属于实体经济,因此房地产不可长期作为支柱产业。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需要平衡发展,实体经济过大,被虚拟经济制约;实体经济过小,无法支撑虚拟经济。


      我国是否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中至少需要突破三个“发展陷阱”:贫困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福利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鲜有中等收入经济体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成本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出现经济停滞徘徊。101个国家中仅13个国家进入高收入行列,88个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最典型案例是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马来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等,至今仍然停留在人均GDP3000-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2014年我国约7500美元,有7省已经突破1万美元。

      我国2010年进入中高收入,按照世界经济史规律,如未能在14年进入高收入行列,则可看作落入“中高收入陷阱”。观察“中等收入陷阱”的种种特征,有些长期被视为原因的七十三结果,如经济增长乏力、技术颈部缓慢、分配问题等,无法归纳为根本原因,而是结果。而处于经济基础地位的企业主体、产业运行的内在推动才是源头所在。

      事实上,在任何收入水平都存在掉入陷阱的可能性,关键在于工资福利上涨的速度能否和生产力提高速度相匹配。




      我国M2连年快速增长,是否货币超发?



      M0=流通中的现金 活期存款=M1 定期存款=M2,M2增速高通常代表经济沉闷;而M0,M1增速高则代表了经济活跃。

      张银杰教授指出,央行只发行M0部分,M2的增长快往往是由于存款的增长造成的,用货币超发来评价不科学,只要物价没有大幅上涨,但凭M2增长率/GDP增长率较高,就说货币存在超发问题是片面的。M2增长率/GDP增长率的幅差判断货币供应量的合理性,但很难直接度量流动性是否过剩和货币是否超发。







      四天的教学中,张银杰教授运用大量的经济学分析工具,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现状与宏观经济趋势,引经据典,以一位研究经济学学者的视角与高度,向同学们传授了寻找经济学规律并顺势而为的大量方法论和实践工具。